蕭若元說詩詞文學
風蕭蕭/蕭鼓聲中/問乾坤 節目中 解說詩詞/文學環節的集合
2008年7月18日星期五
2008年7月7日星期一
《上海皇帝電影劇本》- 蕭若元
上海皇帝電影劇本
劇本註解:
駱: 黃金榮
安: 杜月笙
袁: 張嘯林
三者號稱上海三大亨
桂: 黃金榮的妻子
夢: 葉童
曹: 醉貓神射手
飛: 駱的手下,大反派,曾當共產黨黨員
故事背景:
(1)生平事略
杜月笙(1888-1951)
近代上海青幫中最著名的人物,原名月生,後改名鏞,號月笙,出生於江蘇川沙(今屬上海市浦東新區)高橋南杜家宅。四歲以前,母父相繼去世,先後由其繼母和舅父養育。十四歲到上海十六鋪鴻元盛水果行當學徒,日夕與流氓、歹徒為伍,又嗜賭成性,不久被開除,轉到潘源盛水果店當店員。
後拜青幫陳世昌為老頭子。陳世昌是小東門一帶的流氓頭子,綽號「套簽於福生」,在青幫中屬「通」字輩,杜月經按序排在「悟」字輩。由於陳世昌等人的關係,杜月簧獲得機會進入黃金榮公館。他機靈詭詐,善解人意,很快獲得當時法租界華探頭目、黑社會頭面人物黃金榮的賞識,成為其親信,由傭差上升為鴉片提運,並負責經營法租界三大賭場之一──公興俱樂部。
因善於糾合同夥,勾結軍閥,他成為鴉片提運中最有勢力的一個。1925年7月,杜月笙在租界與軍閥當局庇護下,成立「三鑫公司」,壟斷法租界鴉片提運,勢力日大,成為與黃金榮、張嘯林並稱的「上海三大亨」之一。同年,擔任法租界商會總聯合會主席,兼納稅華人會監察。在上海三大亨中,有「黃金榮貪財,張嘯林善打,杜月笙會做人」的說法。比起黃、張來,杜月笙確實高明一些,他善於協調黑社會各派勢力之間的關係,善於處理與各派軍閥之間的關係,善斂財,會散財,他通過販賣鴉片、開設賭台等活動,大量聚斂錢財,然後,又以這些不義之財,籠絡社會上各種人物,從政治要人、文人墨客到幫會骨幹,無所不有。由於他在上海善待下台總統黎元洪,黎元洪的秘書長特撰一副對聯:「春申門下三干客,小杜城南五尺天」。他因此被其黨羽吹捧為「當代春申君」。杜月笙也做些收買人心的事情。他持續多年購買預防傳染病的藥水,送到浦東老家,按戶免費發放。每逢上海及附近地區發生災害,他必定出面組織賑濟。他有時裝出維護工人利益的形象,出面調解勞資糾紛。他一改傳統流氓身著短打、手戴戒指、捲袖開懷的打扮,而是四季身著長衫,打扮斯丈,給人一種溫文爾雅的形象。他附庸風雅,廣結名流,大學者章太炎、名士楊度、名律師秦聯奎都是他的座上客。由此,杜月笙的社會地位不斷提升。
1927年4月,杜月笙與黃金榮、張嘯林組織中華共進會,為蔣介石鎮壓革命運動充當打手。4月11日晚,他設計騙殺了上海工人運動領袖汪壽華,隨後又指使流氓鎮壓工人糾察隊。他因此獲得蔣介石的支持。南京政府成立後,他擔任陸海空總司令部顧問,軍事委員會少將參議和行政院參議,雖是虛銜,但有助於提高社會地位。同年9月,任法租界公董局臨時華董顧問,1929年任公董局華董,這是華人在法租界最高的位置。
1929年,杜月笙創辦中匯銀行,涉足上海金融業。通過結交金融界徐新六、陳光甫、唐壽民等著名人士,他的銀行業務頗為興旺。
1930年起,杜月笙在家鄉買地五十畝,大興土木,起造杜家祠堂,1931年6月8日至10日,舉行家祀落成典禮和「奉主入詞」典禮。儀仗隊有五干人之眾,自法租界杜公館出發,長達數里,巡捕開道,鼓樂震夭。杜祠開酒席三日,每日干桌。包括蔣介石、淞滬警備司令熊式輝、上海市長張群等在內的黨國要人都送了匾額。排場之大,靡費之巨,極一時之盛。
1932年,杜月笙開始組織恆社, 1933年2月25日,舉行開幕典禮。杜月笙自任名譽理事長。社名取「如月之恆」的典故,名義上是民間社團,以「進德修業,崇道尚義,互信互助,服務社會,效忠國家」為宗旨,實際上是幫會組織。杜月笙借此廣收門徒,向社會各方面伸展勢力。恆社初成立時,有一百三十餘人,到1937年達五百二十餘人,國民黨上海市黨部、上海市社會局。新聞界、電影界等許多方面的人士都參加進來。1934年,杜月笙任地方協會會長。
1937年7月,日本帝國主義發動盧溝橋事變,8月,又發動進攻上海的八一三事變。上海人民與全國人民一樣,投入英勇悲壯的抗日鬥爭中。在全國人民抗日要求推動下,杜月笙參加了上海各界抗敵後援會,任主席團成員,兼籌募委員會主任。他參與勞軍活動,籌集大量毛巾、香煙、罐頭食品,送到抗敵後援會。他弄到一些軍中急需的通訊器材、裝甲保險車送給抗日將領。他應八路軍駐滬代表潘漢年的要求,將從外國進口的一千副防毒面具,贈送給八路軍使用。
上海淪陷後,杜月笙拒絕日本人的拉攏,於1937年11月遷居香港。在香港,他利用幫會的關係,繼續活動。他擔任中國紅十字會副會長、賑濟委員會常務委員和上海黨政統一工作委員會主任委員,從事情報、策劃暗殺漢奸等活動。其中最著名的是,他在上海的門徒協助軍統特務刀劈了大漢奸、偽上海市長傅筷庵。1940年他組織人民行動委員會,這是在國民黨支持下的中國各幫會的聯合機構,杜月笙為主要負責人,由此實際上成為中國幫會之總龍頭。
1941年12月太平洋戰爭爆發以後,杜月笙遷居重慶,建立恆社總社,向大後方發展勢力。他組織中華貿易信託公司、通濟公司等,與淪陷區交換物資,借此中飽私囊。抗日戰爭勝利以後,杜月笙於1945年9月初返回上海、收割舊部,重整旗鼓。這時,由於租界已被收回,國民黨勢力可以公開活動,幫會的作用不再像以前那麼重要。1946年12月,上海參議會選舉議長,杜月笙經過多方活動,雖然以最高票當選議長,但因國民黨不那麼支持他,所以,他當選後馬上辭職。此後,他致力於向工商、金融、交通、文化、教育、新聞等各業中發展勢力,擔任各種各樣的董事長、會長、常務董事、校董達六七十個。
1948年,蔣介石為了挽救嚴重的財政危機,派蔣經國到上海實行市值改革,發行金圓券,要求民間將所持法市外幣及金銀一律兌換成金圓券。杜月笙的兒子杜維屏沒有完全照辦,被蔣經國以投機倒把罪逮捕,後被判了六個月的徒刑。經過此事,杜月笙明白自己在上海大勢已去。1949年4月,人民解放軍在解放戰爭中連獲大勝,上海解放指日可待。5月1日,杜月笙攜家倉惶逃往香港。1951年8月16日在香港病逝。
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(2)青幫,青幫不是他所"創立", 但是杜月笙所創立的恆社是屬於青幫的一種..
青幫相傳創始於清雍正年間,時間與洪門不分先後。起源於朝廷興辦漕運,那些負責漕運的行幫被稱為「安清會」,或許為了避免閒雜冷語,又稱作「安慶會」。據傳在雍正三年(西元1725),朝廷為了加強遭運,懸榜招賢,有三位天地會會員翁巖、錢堅、潘清揭榜受命,並組成一個「道友會」,後來逐漸形成「清幫」,由於成員都用青布扎頭,所以後來改稱「青幫」,有時也稱「漕幫」。與負責鹽運的「鹽幫」(紅幫--洪門系統),原屬敵對的兩個幫派,洪門還特別強調:「由清轉紅,披紅掛綵;由洪轉清,抽筋剝皮。」
青幫組織比紅幫更嚴密,規矩也更複雜。崇尚「師徒如父子」,會眾以師徒相稱,最初成立時,曾定下輩份排行二十字:「清靜道德,文成佛法,仁論智慧,本來自信,元明興禮。」傳聞到了清末,徐錫麟、秋瑾入幫時,又加了「大通悟覺」四字,統稱前二十四輩。後來又續增「萬家依皈,戒律傳實,化渡心回,普門開放,廣照乾坤,帶髮修行」,稱後二十四輩。
入會時都要舉行拜師禮,經過一套非常繁瑣隆重的儀式後,由本命師向新徒眾訓話,內容大致是:「前人開香堂,後人上錢糧;不來不怪,來就要戒。糧船跳板三尺三,進門容易出門難。進門求的五個字,『敬學求吃怕』,敬天地君親師,學仁義禮智信,求四季平安福,吃金木水火土,怕生老病死苦。……鐵樹不開花,青幫不分家;鐵樹一開花,分幫不分家。三分安幫,七分交情;前人領進門,交情在各人。」青幫頭目又稱「老頭子」,幫眾以水手相稱。幫內有「十大幫規」、「家法十條」、「傳道十條」等密約,不得觸犯。後來各處碼頭又或自增規條,如「安清三十六善」、「旱碼頭十大幫規」等,這些嚴格的規條,應該也是青幫勢力後來凌駕紅幫的原因之一。青、紅幫的仇隙,到了清末已經逐漸消瀰,由於青幫對於革命成功曾有助力,所以民國成立後,青幫勢力大增,不少紅幫轉而加入,使得兩幫界限難分,終於逐漸合流,一般統稱為「青紅幫」。
上海皇帝杜月笙所創立的「恆社」就是青幫組織,入社儀式也簡化了許多。
(3)重現民初歷史與上海灘風華
杜月笙先生雖名聞天下,對民國政治有影響、有貢獻,但究屬黑社會人物起家,藉煙賭發跡,受其惠者甚多,受其害者也並非沒有,可以說有譽有毀。若干人士因而有了:這樣一個人物值不值得寫「傳」,應不應該寫「傳」的問題?因為我國傳統觀念認為,只有所謂「正人君子」或「一代完人」才可以「立傳」。
我們認為這種傳統觀念是錯誤的,是我國傳記文學所以不發達的一種絆腳石。只要關係人方面能夠無保留的提供資料,而在寫作上不受到任何干擾,絕對值得寫,並且應該寫。
本書蒐集大量史料、附帶珍貴照片。作者「用跑新聞的方法找材料,以做苦工的氣力寫傳記」,與杜氏往來最密的親友,也不禁驚佩他「寫誰像誰」。這除了說明他的智慧與文學修養外,也正代表他所下的苦功夫之深。
杜月笙的一生,出身寒微,崛起市井。由平淡而臻於絢爛,夠得上是一位多采多姿的傳奇人物。縱使他一生與黨政首要聯繫極多,關係密切,然而,在他六十四年的生命史上,他永遠保持做一位中華民國一品大百姓。
「杜先生」這個稱號,風行大江南北,人人尊稱杜先生而不名。「杜先生」三個字,竟比那些十張名片都印不完的頭銜,彌足珍貴多矣。
蓋棺論定,杜氏一生的事蹟是動人的,如果能有人寫下翔實生動的傳記,將是近世最可貴的歷史性報告文學,更可從而窺見上海的新舊轉型。。半世紀來的上海,反映了新舊轉型,封建社會到資本主義社會,革命力量的滋長與蛻化。這一個萬花筒,只有在歷史家的顯微鏡下,才能夠看清。杜氏本人始終是站在政治圈子的邊緣,他的操守是舊道德的準繩,而他的一生卻是大時代、大洪爐中的火煉。他的死,也正是這半世紀結束的鐘聲。
http://www.helzone.com/vbb/showthread.php?t=46721
http://www.helzone.com/vbb/archive/index.php/t-46721.html
駱: 黃金榮
安: 杜月笙
袁: 張嘯林
三者號稱上海三大亨
桂: 黃金榮的妻子
夢: 葉童
曹: 醉貓神射手
飛: 駱的手下,大反派,曾當共產黨黨員
故事背景:
(1)生平事略
杜月笙(1888-1951)
近代上海青幫中最著名的人物,原名月生,後改名鏞,號月笙,出生於江蘇川沙(今屬上海市浦東新區)高橋南杜家宅。四歲以前,母父相繼去世,先後由其繼母和舅父養育。十四歲到上海十六鋪鴻元盛水果行當學徒,日夕與流氓、歹徒為伍,又嗜賭成性,不久被開除,轉到潘源盛水果店當店員。
後拜青幫陳世昌為老頭子。陳世昌是小東門一帶的流氓頭子,綽號「套簽於福生」,在青幫中屬「通」字輩,杜月經按序排在「悟」字輩。由於陳世昌等人的關係,杜月簧獲得機會進入黃金榮公館。他機靈詭詐,善解人意,很快獲得當時法租界華探頭目、黑社會頭面人物黃金榮的賞識,成為其親信,由傭差上升為鴉片提運,並負責經營法租界三大賭場之一──公興俱樂部。
因善於糾合同夥,勾結軍閥,他成為鴉片提運中最有勢力的一個。1925年7月,杜月笙在租界與軍閥當局庇護下,成立「三鑫公司」,壟斷法租界鴉片提運,勢力日大,成為與黃金榮、張嘯林並稱的「上海三大亨」之一。同年,擔任法租界商會總聯合會主席,兼納稅華人會監察。在上海三大亨中,有「黃金榮貪財,張嘯林善打,杜月笙會做人」的說法。比起黃、張來,杜月笙確實高明一些,他善於協調黑社會各派勢力之間的關係,善於處理與各派軍閥之間的關係,善斂財,會散財,他通過販賣鴉片、開設賭台等活動,大量聚斂錢財,然後,又以這些不義之財,籠絡社會上各種人物,從政治要人、文人墨客到幫會骨幹,無所不有。由於他在上海善待下台總統黎元洪,黎元洪的秘書長特撰一副對聯:「春申門下三干客,小杜城南五尺天」。他因此被其黨羽吹捧為「當代春申君」。杜月笙也做些收買人心的事情。他持續多年購買預防傳染病的藥水,送到浦東老家,按戶免費發放。每逢上海及附近地區發生災害,他必定出面組織賑濟。他有時裝出維護工人利益的形象,出面調解勞資糾紛。他一改傳統流氓身著短打、手戴戒指、捲袖開懷的打扮,而是四季身著長衫,打扮斯丈,給人一種溫文爾雅的形象。他附庸風雅,廣結名流,大學者章太炎、名士楊度、名律師秦聯奎都是他的座上客。由此,杜月笙的社會地位不斷提升。
1927年4月,杜月笙與黃金榮、張嘯林組織中華共進會,為蔣介石鎮壓革命運動充當打手。4月11日晚,他設計騙殺了上海工人運動領袖汪壽華,隨後又指使流氓鎮壓工人糾察隊。他因此獲得蔣介石的支持。南京政府成立後,他擔任陸海空總司令部顧問,軍事委員會少將參議和行政院參議,雖是虛銜,但有助於提高社會地位。同年9月,任法租界公董局臨時華董顧問,1929年任公董局華董,這是華人在法租界最高的位置。
1929年,杜月笙創辦中匯銀行,涉足上海金融業。通過結交金融界徐新六、陳光甫、唐壽民等著名人士,他的銀行業務頗為興旺。
1930年起,杜月笙在家鄉買地五十畝,大興土木,起造杜家祠堂,1931年6月8日至10日,舉行家祀落成典禮和「奉主入詞」典禮。儀仗隊有五干人之眾,自法租界杜公館出發,長達數里,巡捕開道,鼓樂震夭。杜祠開酒席三日,每日干桌。包括蔣介石、淞滬警備司令熊式輝、上海市長張群等在內的黨國要人都送了匾額。排場之大,靡費之巨,極一時之盛。
1932年,杜月笙開始組織恆社, 1933年2月25日,舉行開幕典禮。杜月笙自任名譽理事長。社名取「如月之恆」的典故,名義上是民間社團,以「進德修業,崇道尚義,互信互助,服務社會,效忠國家」為宗旨,實際上是幫會組織。杜月笙借此廣收門徒,向社會各方面伸展勢力。恆社初成立時,有一百三十餘人,到1937年達五百二十餘人,國民黨上海市黨部、上海市社會局。新聞界、電影界等許多方面的人士都參加進來。1934年,杜月笙任地方協會會長。
1937年7月,日本帝國主義發動盧溝橋事變,8月,又發動進攻上海的八一三事變。上海人民與全國人民一樣,投入英勇悲壯的抗日鬥爭中。在全國人民抗日要求推動下,杜月笙參加了上海各界抗敵後援會,任主席團成員,兼籌募委員會主任。他參與勞軍活動,籌集大量毛巾、香煙、罐頭食品,送到抗敵後援會。他弄到一些軍中急需的通訊器材、裝甲保險車送給抗日將領。他應八路軍駐滬代表潘漢年的要求,將從外國進口的一千副防毒面具,贈送給八路軍使用。
上海淪陷後,杜月笙拒絕日本人的拉攏,於1937年11月遷居香港。在香港,他利用幫會的關係,繼續活動。他擔任中國紅十字會副會長、賑濟委員會常務委員和上海黨政統一工作委員會主任委員,從事情報、策劃暗殺漢奸等活動。其中最著名的是,他在上海的門徒協助軍統特務刀劈了大漢奸、偽上海市長傅筷庵。1940年他組織人民行動委員會,這是在國民黨支持下的中國各幫會的聯合機構,杜月笙為主要負責人,由此實際上成為中國幫會之總龍頭。
1941年12月太平洋戰爭爆發以後,杜月笙遷居重慶,建立恆社總社,向大後方發展勢力。他組織中華貿易信託公司、通濟公司等,與淪陷區交換物資,借此中飽私囊。抗日戰爭勝利以後,杜月笙於1945年9月初返回上海、收割舊部,重整旗鼓。這時,由於租界已被收回,國民黨勢力可以公開活動,幫會的作用不再像以前那麼重要。1946年12月,上海參議會選舉議長,杜月笙經過多方活動,雖然以最高票當選議長,但因國民黨不那麼支持他,所以,他當選後馬上辭職。此後,他致力於向工商、金融、交通、文化、教育、新聞等各業中發展勢力,擔任各種各樣的董事長、會長、常務董事、校董達六七十個。
1948年,蔣介石為了挽救嚴重的財政危機,派蔣經國到上海實行市值改革,發行金圓券,要求民間將所持法市外幣及金銀一律兌換成金圓券。杜月笙的兒子杜維屏沒有完全照辦,被蔣經國以投機倒把罪逮捕,後被判了六個月的徒刑。經過此事,杜月笙明白自己在上海大勢已去。1949年4月,人民解放軍在解放戰爭中連獲大勝,上海解放指日可待。5月1日,杜月笙攜家倉惶逃往香港。1951年8月16日在香港病逝。
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(2)青幫,青幫不是他所"創立", 但是杜月笙所創立的恆社是屬於青幫的一種..
青幫相傳創始於清雍正年間,時間與洪門不分先後。起源於朝廷興辦漕運,那些負責漕運的行幫被稱為「安清會」,或許為了避免閒雜冷語,又稱作「安慶會」。據傳在雍正三年(西元1725),朝廷為了加強遭運,懸榜招賢,有三位天地會會員翁巖、錢堅、潘清揭榜受命,並組成一個「道友會」,後來逐漸形成「清幫」,由於成員都用青布扎頭,所以後來改稱「青幫」,有時也稱「漕幫」。與負責鹽運的「鹽幫」(紅幫--洪門系統),原屬敵對的兩個幫派,洪門還特別強調:「由清轉紅,披紅掛綵;由洪轉清,抽筋剝皮。」
青幫組織比紅幫更嚴密,規矩也更複雜。崇尚「師徒如父子」,會眾以師徒相稱,最初成立時,曾定下輩份排行二十字:「清靜道德,文成佛法,仁論智慧,本來自信,元明興禮。」傳聞到了清末,徐錫麟、秋瑾入幫時,又加了「大通悟覺」四字,統稱前二十四輩。後來又續增「萬家依皈,戒律傳實,化渡心回,普門開放,廣照乾坤,帶髮修行」,稱後二十四輩。
入會時都要舉行拜師禮,經過一套非常繁瑣隆重的儀式後,由本命師向新徒眾訓話,內容大致是:「前人開香堂,後人上錢糧;不來不怪,來就要戒。糧船跳板三尺三,進門容易出門難。進門求的五個字,『敬學求吃怕』,敬天地君親師,學仁義禮智信,求四季平安福,吃金木水火土,怕生老病死苦。……鐵樹不開花,青幫不分家;鐵樹一開花,分幫不分家。三分安幫,七分交情;前人領進門,交情在各人。」青幫頭目又稱「老頭子」,幫眾以水手相稱。幫內有「十大幫規」、「家法十條」、「傳道十條」等密約,不得觸犯。後來各處碼頭又或自增規條,如「安清三十六善」、「旱碼頭十大幫規」等,這些嚴格的規條,應該也是青幫勢力後來凌駕紅幫的原因之一。青、紅幫的仇隙,到了清末已經逐漸消瀰,由於青幫對於革命成功曾有助力,所以民國成立後,青幫勢力大增,不少紅幫轉而加入,使得兩幫界限難分,終於逐漸合流,一般統稱為「青紅幫」。
上海皇帝杜月笙所創立的「恆社」就是青幫組織,入社儀式也簡化了許多。
(3)重現民初歷史與上海灘風華
杜月笙先生雖名聞天下,對民國政治有影響、有貢獻,但究屬黑社會人物起家,藉煙賭發跡,受其惠者甚多,受其害者也並非沒有,可以說有譽有毀。若干人士因而有了:這樣一個人物值不值得寫「傳」,應不應該寫「傳」的問題?因為我國傳統觀念認為,只有所謂「正人君子」或「一代完人」才可以「立傳」。
我們認為這種傳統觀念是錯誤的,是我國傳記文學所以不發達的一種絆腳石。只要關係人方面能夠無保留的提供資料,而在寫作上不受到任何干擾,絕對值得寫,並且應該寫。
本書蒐集大量史料、附帶珍貴照片。作者「用跑新聞的方法找材料,以做苦工的氣力寫傳記」,與杜氏往來最密的親友,也不禁驚佩他「寫誰像誰」。這除了說明他的智慧與文學修養外,也正代表他所下的苦功夫之深。
杜月笙的一生,出身寒微,崛起市井。由平淡而臻於絢爛,夠得上是一位多采多姿的傳奇人物。縱使他一生與黨政首要聯繫極多,關係密切,然而,在他六十四年的生命史上,他永遠保持做一位中華民國一品大百姓。
「杜先生」這個稱號,風行大江南北,人人尊稱杜先生而不名。「杜先生」三個字,竟比那些十張名片都印不完的頭銜,彌足珍貴多矣。
蓋棺論定,杜氏一生的事蹟是動人的,如果能有人寫下翔實生動的傳記,將是近世最可貴的歷史性報告文學,更可從而窺見上海的新舊轉型。。半世紀來的上海,反映了新舊轉型,封建社會到資本主義社會,革命力量的滋長與蛻化。這一個萬花筒,只有在歷史家的顯微鏡下,才能夠看清。杜氏本人始終是站在政治圈子的邊緣,他的操守是舊道德的準繩,而他的一生卻是大時代、大洪爐中的火煉。他的死,也正是這半世紀結束的鐘聲。
http://www.helzone.com/vbb/showthread.php?t=46721
http://www.helzone.com/vbb/archive/index.php/t-46721.html
2008年7月4日星期五
2008年4月3日星期四
2008年3月27日星期四
《北齊二首》- 李商隱,《哀瀋陽》- 馬君武
《北齊二首》李商隱
一笑相傾國便亡, 何勞荊棘始堪傷。
小憐玉體橫陳夜, 已報周師入晉陽。
巧笑知堪敵萬幾, 傾城最在著戎衣。
晉陽已陷休回顧, 更請君王獵一圍。
《哀瀋陽》 馬君武
趙四風流朱五狂, 翩翩蝴蝶正當行。
溫柔鄉是英雄塚, 哪管東師入瀋陽。
告急軍書夜半來, 開場絃管又相催。
瀋陽已陷休回顧, 更抱阿嬌舞幾回。
1931年9月18日,日本帝國主義駐中國東北的關東軍,突然炮擊和進攻中國軍隊駐地--瀋陽城外北大營;接著數月間,東北三省即告淪陷,全國上下深深責備張學良的不抵抗.
http://www.helzone.com/vbb/archive/index.php/t-47403.html
馬君武(1881~1940) 中國近代學者、教育家和政治活動家。原名道凝,又名同,改名和,字厚山,號君武。廣西桂林人。
1881 年7月17日(清光緒七年六月二十二)生。早年就讀於桂林體用學堂。1900年入廣州法國教會所辦丕崇書院學法文。1901年入上海震旦學院。同年冬赴日 本京都帝國大學讀化學。此間,馬君武由改良主義者轉變為革命民主主義者。1905年8月,第一批加入同盟會,和黃興、陳天華等人共同起草同盟會章程,並成 為《民報》的主要撰稿人之一。年底回國,任上海公學總教習,積極宣傳革命。為避免清政府迫害,於1907年赴德入柏林工業大學學冶金。武昌起義爆發後回 國,作為廣西代表參與起草《臨時政府組織大綱》和《中華民國臨時約法》,並任南京臨時政府實業部次長。1912年出任國會參議員。1913年二次革命失 敗,再度赴德入柏林大學學習,獲工學博士。1916年回國。1917年參加孫中山發起的護法運動,任廣州軍政府交通部長。1921年,孫中山就任非常大總 統,馬任總統府秘書長;接著就任廣西省省長。後因軍閥橫行,被迫辭職出走。1924年國民黨實行改組,馬君武跟不上革命形勢,思想趨於保守,和馮自由、章 炳麟等人發表宣言,反對國民黨改組和聯俄、聯共、扶助農工三大政策。1925年出任北洋政府司法總長,被國民黨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開除黨籍。
馬 君武精通英、日、德、法等國文字,曾用舊詩格律譯拜倫、歌德、席勒等人的詩篇;編譯了《德華字典》等書,並第一個翻譯出版了達爾文的《物種原始》,在當時 產生了較大影響。馬君武後半生致力於科學教育事業,先後任上海大夏大學、北京工業大學、上海中國公學校長。1927年,應廣西省政府之邀在梧州創辦廣西大 學,任校長。在任期間,辛勤規劃操持,聘請有才識之土和進步學者任教,提倡科學研究,作出了一定貢獻。「九•一八」事變發生後堅主抗日,他激於愛國義憤, 作了《哀瀋陽》一詩。抗日戰爭爆發後,出任國民參政會參政員。1940年8月1日,在桂林病逝。
馬君武詩中的趙四即張學良的紅粉知己趙一荻;朱五即朱湄筠,原北洋政府內務總長、代總理朱啟鈐的第五個女兒;蝴蝶則是隱指上海著名電影明星、電影皇后蝴蝶。
少 帥張學良、電影皇后蝴蝶與國民黨元老馬君武本來是毫不相干的三個人,但一場文墨官司卻把他們三人的名字聯繫到一起。關於張、胡、馬之間的這場文墨官司,流 傳很廣,版本也很多,以訛傳訛的地方也在所難免。本文作者張學繼先生查閱了當年的上海《時事新報》《申報》《生活週刊》等報刊,以第一手資料,對這一事件 的來龍去脈作了較完整準確的勾畫。本文摘自《百年潮》2007年3期。
三人文墨官司的由來
在少帥張學良整整100年的漫長人生中,其感情生活起伏變化很大,青少年時代作為軍閥的公子哥兒,在感情上是不甚整飭的。張學良晚年曾坦誠對人說:「我年輕時什麼都來,最喜歡女人和賭博。」並且賦詩:「平生無憾事,唯一愛女人。」
早 年私生活的不檢點自然會成為政敵和輿論非議的靶子。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,張學良因為執行蔣介石對日本侵略者的「不抵抗政策」而丟掉東北三省,致使他成 為輿論攻擊的焦點,他的不檢點的私生活同樣成為非議的話題之一。進步報人鄒韜奮主編的《生活週刊》發表《東北的漆黑一團》一文指出:「少帥的確沒有名義上 的姨太太的。然而後宮佳麗卻足有數十人,這數十位實際姨太太,優伶也有,娼妓也有,次要人的太太小姐也有。總而言之,他的穢德,在東省是彰聞的。他的大菸 癮也是蓋世無雙,一槍在手,美人在懷,神魂顛倒,樂不思蜀,無怪乎日兵一到,只能把遼、吉揖讓恭送。」
一位署名「越民」的讀者給鄒韜奮主編的《生 活週刊》發來一篇《不愛江山愛美人》的小文章,文章說:「確息,一月以前,日人攻沈之久,某青年長官尚在中和看梅蘭芳,至十時許,梅伶遲遲不出臺,而瀋陽 之急電無已,長官為之頓足再四,悻悻出院。次夕再往,觀眾大譁,於是逮捕十餘人(平津各報無敢登者),近日上海明星公司明星蝴蝶女士來平,長官好整以暇, 於打完高爾夫球之暇,頗與女士有所酬酢,故大受女士之垂青雲。」
http://www.china5k.net/article/2007-3-24/551-1.htm
2008年2月14日星期四
《冬雲》- 毛澤東
《冬雲》 毛澤東
1962年12月26日
雪 壓 冬 雲 白 絮 飛 , 萬 花 紛 謝 一 時 稀 。
高 天 滾 滾 寒 流 急 , 大 地 微 微 暖 氣 吹 。
獨 有 英 雄 驅 虎 豹 , 更 無 豪 傑 怕 熊 羆 。
梅 花 歡 喜 漫 天 雪 , 凍 死 蒼 蠅 未 足 奇 。
2008年1月31日星期四
《卜算子(風雨送春歸)》- 毛澤東,《南歌子》- 歐陽修
《卜算子(風雨送春歸)》 毛澤東
風雨送春歸,飛雪迎春到。
已是懸崖百丈冰,猶有花枝俏。
俏也不爭春,只把春來報。
待到山花燦漫時,她在叢中笑。
《南歌子》- 歐陽修
鳳髻金泥帶,龍紋玉掌梳。
走來窗下笑相扶。
愛道「畫眉深淺,入時無」。
弄筆偎人久,描花試手初。
等閒妨了繡工夫。
笑問「鴛鴦雙字、怎生書」。
2008年1月3日星期四
《蝶戀花》- 歐陽修
《蝶戀花》 歐陽修
庭院深深深幾許?楊柳堆煙,簾幕無重數。
玉勒雕鞍遊冶處,樓高不見章台路。
雨橫風狂三月暮,門掩黃昏,無計留春住。
淚眼問花花不語,亂紅飛過鞦韆去。
【作者簡介】
歐陽修,字永叔,號醉翁,晚號六一居士,廬陵(江西吉安)人。
在北宋的文學革新運動中,作出了一定的貢獻。詩文之外,歐陽修也擅長填詞,清新雅麗,揮灑自如。雖沒有擺脫「裁花剪葉」的傳統風習,詞中描寫的多是離愁別恨,兒女情長;惜春賞花,時序代謝,卻摒棄了花間派的「鏤玉雕瓊」,洗刷了晚唐五代以來的脂粉氣,使詞的風格向「清疏峻潔」方面發展。清人馮煦說他「疏雋開子瞻(蘇軾),深婉開少游」,可見他在詞史上有啟後之功。
《吟劍詩》 洪秀全
手持三尺定山河,四海為家共飲和。
擒盡妖邪掃地網,收殘奸宄落天羅。
東西南北敦皇極,日月星辰奏凱歌。
虎嘯龍吟光世界,太平一平樂如何。
《古詩十九首》 之 第二首
青青河畔草 鬱鬱園中柳
盈盈樓上女 皎皎當窗牖
娥娥紅粉妝 纖纖出素手
昔為倡家女 今為蕩子婦
蕩子行不歸 空床難獨守
2007年12月20日星期四
《資治通鑑卷一》- 司馬光
《資治通鑑卷一》
【周紀一】 起著雍攝提格,盡玄黓困敦,凡三十五年。
威烈王二十三年(戊寅,公元前四零三年)
初命晉大夫魏斯、趙籍、韓虔為諸侯。
臣光曰:智伯之亡也,才勝德也。夫才與德異,而世俗莫之能辨,通謂之賢,此其所以失人也。夫聰察強毅之謂才,正直中和之謂德。才者,德之資也;德者,才之帥也。雲夢之竹,天下之勁也,然而不矯揉,不羽括,則不能以入堅;棠溪之金,天下之利也,然而不熔范,不砥礪,則不能以擊強。是故才德全盡謂之聖人,才德兼亡謂之愚人,德勝才謂之君子,才勝德謂之小人。凡取人之術,苟不得聖人、君子而與之,與其得小人,不若得愚人。何則?君子挾才以為善,小人挾才以為惡。挾才以為善者,善無不至矣;挾才以為惡者,惡亦無不至矣。愚者雖欲為不善,智不能周,力不能勝,譬之乳狗搏人,人得而制之。小人智足以遂其奸,勇足以決其暴,是虎而翼者也,其為害豈不多哉!夫德者人之所嚴,而才者人之所愛。愛者易親,嚴者易疏,是以察者多蔽於才而遺於德。自古昔以來,國之亂臣,家之敗子,才有餘而德不足,以至於顛覆者多矣,豈特智伯哉!故為國為家者,苟能審於才德之分而知所先後,又何失人之足患哉!
.....
訂閱:
文章 (Atom)